人类的感受器官主要分为三类:外感受器、内感受器和本体感受器。
1. 鼻:鼻腔内的嗅区富含嗅觉细胞,能够感知嗅觉信息并通过嗅神经传递给大脑。
2. 视器(眼):视器通过一系列的光学装置来感知光信息,这些信息通过视神经传输至大脑,使我们能够看到周围的世界。
3. 前庭蜗器(耳):前庭蜗器包括前庭器和蜗器两部分。前庭器负责感知头部的位置和运动变化,是位觉器官;蜗器则负责感受声波刺激,是我们的听觉器官。前庭蜗器的信息通过前庭神经传递至大脑的相关部位。
4. 味器:人类的味器主要是指味蕾,它们分布在舌头、软腭和会厌等部位。舌头的味蕾由面神经和舌咽神经支配,软腭和会厌的味蕾则由迷走神经支配。味蕾将感知到的味道信息传递至大脑。
5. 皮肤: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它不仅保护身体,还能感知疼痛、温度、触觉和压力等刺激。除了前庭器属于本体感觉器外,上述提到的都是外感受器。
内感受器分布在内脏和血管壁等位置,能够检测到来自内环境的物理和化学变化,如压力、体温、渗透压、离子和化合物浓度等。几乎每个内脏器官都有内感受器。一些重要的内感受器包括颈动脉窦(监测血压变化)和颈动脉小球(监测血液中的二氧化碳分压变化)等。
本体感受器则位于肌肉、肌腱、关节以及内耳等部位,能够感知身体运动、肌肉张力以及头部位置的变化和平衡。本体感受器对于维持身体姿势和协调运动至关重要。例如,当肘关节伸直到手臂与大臂成一条直线时,肱三头肌上的本体感受器会阻止肱三头肌继续收缩,以避免对肘关节造成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