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秋的古诗词名句
1、悲秋伤感之先河。残花半树悄无语,细雨满天风似愁。
出自唐·崔橹《春晚泊船江村》。诗句以拟人修辞手法,将花树、风雨人格化,使其带有人的生命情态(花树“无语”、风“似愁”),从而生动形象地再现了暮春时节落花飘飞、落地无声,细雨绵绵、风声呜咽的景象,同时借景写情,表达了诗人对春天即将远逝的无比伤感之情。
2、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出自唐·杜甫《登高》。秋风摇落叶,万物肃杀,无边落叶,“萧萧”而下,闻之让人顿起悲秋之情;春去秋又来,水涨水落,长江之水,“滚滚”不绝,见之使人陡起感时之慨。“萧萧”摹落叶之声,“滚滚”写江水之状,一听觉,一视觉,让人如闻其声,如睹其景,不禁涌起悲秋感慨之情。
3、共是悲秋客,那知此路分。
出自唐·郎士元《铥扁县郑宅送钱大》。共是,都是。诗句描写秋天送别友人的悲伤之情。前两句言黄昏的蝉声、秋天的落叶都是令人为之伤感的,后两句说秋蝉与落叶虽然都是悲秋之物,但它们并不能理解离人中路而别的痛苦之情。
4、关城树色催寒近,御苑砧声向晚多。
出自唐·李颀《送魏万之京》。关城,指潼关。御苑,古代供帝王游乐或狩猎的园林。砧声,捣衣声。向晚,傍晚。诗句描写秋风萧瑟中潼关树木开始现出寒色,傍晚时分御苑周围人家的捣衣声也多了起来。叙事写景之中,寄寓了深深的悲秋之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