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聚咖

合聚咖

哈尔滨金融学院校史沿革

admin

哈尔滨金融学院的创建始于1950年,原名为东北银行黑龙江省分行干部培训班,隶属于东北银行。学院的校史沿革丰富多样,可以分为几个关键时期进行概述。

在干训班时期(1950年-1953年),学院的培训地点位于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主要以不定期轮训、长期和短期培训班的形式开展多层次、正规化的培训,旨在提升银行干部素质,为金融事业贡献力量。培训期间,学院共培养了2433名会计、农金、货管、储蓄、人事等专业干部,其中在职干部2077人,新招收的干部356人。最初的班主任由省行副行长宋锡英兼任,后来由王孜、张健男担任。

进入干校时期(1954年-1957年),学院名称改为中国人民银行齐齐哈尔干部学校,管理上实行校长负责制,教学和管理上采取了“群众路线办学”的方法,强调“人人参加学校管理”、“人人为教学服务”的口号,实行“三参”制度。学院培训了1854名会计、信贷、货管、农金、信用合作、出纳和储蓄等专业干部,校址总面积3516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6322平方米。校长由省行副行长王宣禄兼任,1957年省行任命王振俭同志为校长。

干校时期(1958年-1961年)强调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包括“干校主办,行处协办”、“行处主办、干校协办”等,采用函授教学和业余教育等形式。学院在教学上采取“毛选四卷”读书会、支部书记训练班的方式培训政工干部,同时进行校外培训,共培训了1612名信贷、会计、出纳、农金、储蓄、信用等专业人员。

干校时期(1962年-1966年)继续实行短期与长期并举、人、农两行兼顾的原则,1964年招收高中毕业生办中专班。学院成立党委,培训了2663名信贷、会计、农金、储蓄、货管、综合出纳和政训等专业干部。

干校时期(1966年6月-1968年9月)因“文革”原因干校停办,学员回原行处参加“文化大革命”。1968年9月,省革命委员会撤销黑龙江省银行干校。

银行学校时期(1972年-):1972年春,黑龙江省人民银行正式请求省革命委员会创办黑龙江省银行学校,并于1972年12月19日得到批准。1973年2月,王振俭同志被任命为黑龙江省银行学校校长、张文仪为副校长。1980年更名黑龙江银行学校,1983年2月19日国务院教育部批准成立哈尔滨金融专科学校,1992年4月1日更名哈尔滨金融高等专科学校,隶属于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国家部属院校)。2000年高等学校的管理体制改革后,改为中央和地方共建,以地方管理为主。2010年2月3日,正式更名“哈尔滨金融学院”。

历任领导与校友风采方面,学院经历了多位领导的任期,并培养了众多金融行业的优秀人才。其中包括上海金融学院副院长何乐年、交通银行总行风险资产管理部副总经理姚志新、太平洋保险公司总部副总经理施锦荣、天津银监局局长张华等,他们在各自的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扩展资料

哈尔滨金融学院(Harbin Finance University) 坐落在风光秀丽的北国“冰城”-哈尔滨市。学院始建于1950年,历经了中国人民银行齐齐哈尔干部学校、黑龙江银行学校、哈尔滨金融高等专科学校。1983年2月,在黑龙江银行学校的基础上建立了哈尔滨金融高等专科学校,是国务院批准的我国第一所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校原隶属于中国人民银行总行,2000年全国高等学校管理体制改革后,改为中央和地方共建,以地方管理为主。2010年经教育部批准升格为以金融为特色的财经类本科院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