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形式逻辑的创立人是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亚里士多德建立了第一个逻辑系统,即三段论理论。亚里士多德论述形式逻辑的代表作是《形而上学》和《工具论》。亚里士多德的逻辑是以哲学实体存在论为基础的。实体论决定了认识论和方法论,因而决定了西方逻辑的大方向。继亚里士多德之后,形式逻辑有了很大发展,在命题连接词的性质.推理形式和规律方面,发展了演绎逻辑。因而使演绎逻辑在西方占主导地位。
2.西方逻辑有一个暗藏的前提,就是它的哲学实体论的基础。这一点与佛教逻辑因明学是明显对立的。这也是东西方逻辑大方向不同的根本所在。为什么这样说?亚里士多德哲学实体论是由“是论”来的,而“是论”就含有“能被思维”和“能是”是一回事,即思想的东西就是实在的东西这样的认识。这也就是为什么西方逻辑是以大前提的假设开端的,而这个假设从来不需要证明,只把它当作公理来使用,就是这个道理。这一点对东方人来说很难理解。但西方人却认为理所当然的。这就是东西方两种哲学的烙印。
3.亚里士多德为了保证他称之为“哲学的哲学”的实体存在论的贯彻始终,提出了形式逻辑的游戏规则“第一原理”,以确保实体的不变性.独立性的性质。这就是形式逻辑赖依建立的“矛盾律”规则。第一原理就是矛盾律原理。形式逻辑发展出的一系列原理.定律,都是由第一原理即矛盾律派生的。形式逻辑最重要的是确定性原理和排他性原理,这两个原理或叫定律都是为了确保事物的实体(既事物的本质)是“这一个”。由此可见亚里士多德的实体论在形式逻辑中的基础地位和核心作用。从这一意义上说,形式逻辑就是实体逻辑论。实体论在近代科技发展当中倍受冲击,随着实体论的统治地位的动摇,形式逻辑也开始走上了末路。
4.给近代西方理论界.思想界最大冲击的是黑格尔哲学上的冲击。黑格尔吸收东方哲学的智慧,以否定的新思维为核心,建立了辨证法的思维体系,超越了西方传统的形式逻辑达到新的思维高度。虽然黑格尔哲学保留了西方哲学实体论的尾巴——“绝对精神”实体论,但这毕竟是向东方哲学靠拢的第一步,对西方哲学来说是有历史意义的转向。黑格尔辨证法的出现,打破了形式逻辑在西方的一统天下,突破了实体存在论的制浩,自此西方的方法论有了飞跃的发展,各种新兴的理论纷纷出台:概率论.集合论.系统论.模糊论等等。新的哲学思维取代了旧的传统思维。
5.伴随哲学思想东方化的趋势,自然科学有了重大突破。爱因斯坦的“广狭相对论”诞生了。相对论突破了牛顿建立在哲学实体-唯物论基础上的“经典力学”体系,创建了西方现代物理学体系。“质量互换”定律的最大贡献就是打破了事物实体不变的戒律,动摇了实体-唯物论的基础。虽然新理论还没有完全摆脱实体的.物质的.唯物的框架,但它毕竟打开了通往东方智慧的大门。西方哲学思想向东方哲学的靠拢已经是个不可逆转的历史趋势。这就是季羡林先生断言的21世纪是东方文化的世纪的哲学依据。
6.爱因斯坦带有的实体存在论的尾巴,还表现在他把时间和空间看作实体,在他的理论体系中是把时空当作物理变量来看待的。由此建立了“四度空间”的理论。所以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理论是有实体存在论成分的,这与中国易经哲学的“阴阳”存在论和印度佛教的“刹那”存在论还有很大距离。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是对西方的传统形式逻辑思维方式的突破。但他的相对论与佛教揭示的相对论很不相同,有关二者的差异性,限于论述篇幅过大,将另行论述,这里只点到为止。总之,对爱因斯坦一方面要承认他是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另一方面也应看到他的理论上的缺陷,与东方哲学还有巨大距离。正是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得爱因斯坦在最后三十年“超弦”理论研究中没有成功。这是每一位伟大人物逃不开的历史局限性。爱因斯坦遗留的难题在他诞辰100年之际由霍金完成。
7.霍金建立的“宇宙弦”理论,非常接近东方哲学揭示的宇宙存在就是能量存在的理论。宇宙弦象征性的音响波动,就是宇宙能量的波动。这里已经没有实体.物质.唯物的概念,只有非实体.非物质的能量存在。虽然霍金保留了物质世界最小单位“弦核”的看法,但这只是形式而已,弦的波动才是它的实质。从爱因斯坦到霍金,西方哲学终于埋葬了统治西方两千多年的哲学实体-物质-唯物存在论,站到了东方哲学一边。所以朱清时院士讲,西方科学家千辛万苦爬上山顶,却发现佛教大师早已等候多时了,就是这个意思。
以上是从哲学角度分析逻辑问题,有了这个基础,再看西方逻辑具体的东西,就会容易从整体上把握,看到问题的实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