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7月29日这一天,是载入史册的日子。
洛杉矶普拉多射击场,是一个历史性标记的地点。
许海峰,在这一天成为一个响亮的名字。
年洛杉矶会。根据比赛日程,这届会上第一个决出金牌的项目,是男子自选慢射。人参加这项比赛--王义夫和许海峰。
三个月前,就是在这个普拉多射击场,就是面对着眼前的这一排靶子,许海峰可以说经历了人生最重要也最幸运的一场比赛,一次考验。
年4月,在洛杉矶了一次会射击热身赛。对其他笃定可以参加会的名将们来说,这只是一次熟悉场地的机会,他们不想赢得这场比赛。许海峰获得了这场射击赛男子慢射的第一名。不过,也正是这个冠军,证明这个许海峰只是个初出茅庐的选手。
因为但凡有些经验的老将,都不愿意、也不会在热身赛上去拿冠军。他们觉得那样会给自己在真正较劲的会决赛场上增加压力,多数情况下都会严重影响射手能力和水平的发挥。事实上,很多颇具实力的老将,往往在热身赛中一路领先,最后一枪却有意打偏,把这枚烫手的金牌拱手送给别人。毕竟,射击比赛较量的不仅仅是技艺,还有心理。
名将们是对的。但许海峰也没有错,这次比赛对他来说,并不只是一场简单的热身赛,能不能获胜,简直就是关乎他的命运的前程。
八个月前,许海峰进入备战会的国家射击集训队,而同时进入慢射项目集训的队员中,有大名鼎鼎的老将苏之勃,大赛经验丰富,曾是年亚运会的冠军得主;当时如日中天的王义夫,在不久前的第五届全国运动会上,一人把男子慢射和男子气两枚金牌毫不客气地收入囊中。虽然一直刻苦训练的许海峰成绩也不错,但在是否选派他参加会还是令人犹豫不决。尽管队内的选拔赛中许海峰列在第二位,但与苏之勃相比并没有多大的优势。
当时队里的决定是,是骡子是马,到会热身赛上遛遛再决定。所以在热身赛上,许海峰全力以赴。于是,让世界名将们有意闪避的热身赛冠军,把许海峰送上了会征程。
今天,他又站到了这个靶位上,不过这次不再是热身赛,也没有人再会故意让出胜利,这是会的决赛,将要决出的是年会的第一枚金牌。
比赛开始,60发子弹,一定要心无旁骛。大概除了眼前的靶纸,许海峰把一切抛在脑后。许多年后,许海峰说过这样一句话--射击这项运动,好像就是为我设立的。
他这样说,是在庆幸自己的幸运。许海峰的父亲是位军人,他小的时候就在军营里长大,他喜欢父亲穿着军装时的威武,自然从小也就喜欢枪。还在上小学的时候,没有枪的他曾用弹弓打鸟,传说中他打得很准。后来也曾有人传奇地说他是&uot;从弹弓王到会金牌零的突破&uot;。不过后来他了一支民用气,枪法准是真的。有一次已经转业回了安徽老家的父亲来了一位老战友,许海峰拎了枪出去打鸟为这位叔叔&uot;备点菜&uot;,居然一个多小时打了50多只鸟,这位叔叔惊喜之下连连说,这孩子枪法这么好,不当兵真是可惜了。
也许真的是命中注定,许海峰只能打枪,却不能成为军人。他第一次报名参军时,体检、政审都顺利通过,最后却因为差几个月不满18岁未能如愿;第二年他成为下乡知识青年,再想参军,但却有了一个规定说是插队不满三年不能报名;好不容易熬满了三年,征兵办又说他已经超龄了。这样,他只能去当农村供销社的化肥员。
幸运的是,世界上还有射击运动。在第四届安徽省运动会上,他拿到一个冠军、两个亚军。但当时&uot;专业&uot;的结论是,他已经20多岁了,错过了专业训练最好的年龄。省队的大门对他关闭了。
四年后,许海峰改练,第一次试射就超过了省男子气纪录9环。
也就是这一年,许海峰整整25岁。在安徽省第五届运动会上,他以40发子弹环的成绩再次夺得了省运会冠军,超过当时省纪录26环之多,同时撞开了省射击队的大门。
也就是这一年,他进入了国家射击队教练的视野。备战洛杉矶会的集训开始,他奉召进入了国家队。
这时,洛杉矶会的比赛已经到了最关键的时刻--第六组的十发子弹。
在前面的五组里,他和瑞典的斯坎纳克尔、中国的王义夫成绩咬得非常紧,领先落后只在一环之内。此时,许海峰感觉出事了。在这一组的前三枪里,他竟然打出6环、7环、8环的成绩,形势急转直下,突然变得对他极为不利。他又打出了四发子弹,但似乎还是没有找到感觉。
许海峰静静地站在靶位上,一动不动。就剩最后三发子弹了,但就是不见他举枪击发。
一分钟,两分钟,三分钟,时间一点一点地溜走,距离比赛结束越来越近,但许海峰还是像一尊石像一样站在靶位上,没有一点举枪击发的意思。
所有的人都开始着急了。中国队的教练和官员们悄悄聚集到了他的身后,手心里都捏出了一把汗。
14分钟过去了。只见许海峰慢慢抬起头,调整了一下呼吸,举起了手里的枪。
9环--不错的成绩,看台上传出一阵低低的骚动声。
10环--在他身后的教练不自觉地抹了一下额头,他的心里非常清楚,瑞典的斯坎纳克尔和王义夫都已经打完了全部子弹,以环和环暂时排在第一和第二位。此时,许海峰的成绩是环,也就是说,如果下面的一枪是十环,中国人将实现&uot;零&uot;的突破。
第60枪,最后一枪。许多中国人甚至闭上了眼睛。
10环--这是让十亿中国人激动不已、欢呼雀跃、永远铭记的一个10环。代表团副团长黄中激动地跑上前去,紧紧地拥抱住他。而此时的许海峰甚至都没有确定自己已经拿到了金牌,拿到了这枚祖国、包括他自己那么热切盼望着的第一枚会金牌。
颁奖仪式上,时任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亲手为许海峰挂上金牌,祝贺他夺得了那届会的第一枚金牌,中国的第一枚金牌。
比赛归来,许海峰把这枚金牌捐献给了中国历史博物馆,他认为,这枚金牌,属于祖国,属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