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外伤的定义
身体或物体由于外界原因,造成组织或器官解剖结构的破坏和生理功能的紊乱损伤,诸如扭伤、挫伤、骨折、脱臼、震荡——均为外伤。相对于七情内伤,也可指六淫外邪所伤,如伤风、伤寒、伤湿、伤暑等。这些损伤多有明确的外伤史,发病急速,往往一伤即病。病理损伤轻者仅伤及肌肤,重者可损及筋骨、内脏,甚者危及生命。
外伤的分类大全
外伤是指机械暴力、烧烫、冷冻、虫兽叮咬、化学物品、电击等意外因素所致形体组织的损伤。常见的外伤类型包括外力损伤、烧烫伤、冻伤、虫兽所伤、化学伤、电击伤。外伤致病具有明确的病史,发病急速,病理损伤轻则伤及肌肤,重则伤及筋骨、内脏,甚至危及生命。
(一)外力损伤
外力损伤指机械暴力导致的损伤,包括跌打、坠落、撞击、压轧、负重、金刃、枪弹等所伤。机械性损伤一般分闭合性和开放性两类。开放性损伤即为“创伤”,伴有体表组织破裂、疼痛、出血等症;闭合性损伤俗称“内伤”,多为软组织损伤、骨折、脱臼或内脏损伤。外力损伤所致的病变常有三种:轻证表现为皮肤、肌肉瘀血肿痛,或致出血,或致筋骨折断、脱臼等;重证损伤内脏或头部,或出血过多有全身症状,如昏迷、抽搐、亡阳虚脱等;局部损伤处可感受毒邪,溃烂成疮。
(二)烧烫伤
烧烫伤,古称水火烫伤,是指由沸水、沸油、火焰、蒸汽以及其他高温物体或某些化学物质等作用于人体所引起的损伤。烧烫伤分为火烧疮和汤烫疮。烧烫伤均属火毒为患,其临床症状根据烧烫伤的程度和受伤面积的大小有不同的表现:轻证表现为损伤部位多在肌肤,创面红、肿、热、痛,或起水疱,面积局限,部位表浅;重证表现为损伤部位多在肌肉、筋骨,创面呈皮革样,或蜡白,或焦黄,或炭化,疼痛反而消失;危重者火毒内侵于脏腑,火毒攻心则见神昏谵语;若火热灼津,阴液严重损失则见口渴喜冷饮,烦躁昏迷,尿少,甚则死亡。
(三)冻伤
冻伤是指低温所致的机体全身性或局部性损伤。冻伤形成原因有外因和内因。外因多因在暴风雪中作业、行走,或在低温环境中衣着单薄,防寒设备不良而致冻伤;内因多由过度疲劳、饥锇或营养不良,产热不足,不能适应寒冷的环境,或长时间不活动所致。冻伤临床可分为全身性冻伤和局部性冻伤:全身性冻伤多由感寒重、时间长所致,表现为寒战、体温下降、面色苍白等寒象;若阳气亏虚,推动无力,寒凝血瘀,则见唇舌、指甲青紫,感觉麻木,脉象迟细等;若脏腑功能衰退,则表现为神疲乏力,呼吸减弱,逐渐昏迷。局部性冻伤多发生在手、足、耳廓、鼻尖和面颊等裸露或肢体末端部位,表现为皮肤苍白、冷麻、疼痛,继则肿胀青紫,痒痛或起水疱,甚至溃烂;日久则组织坏死而难愈。
(四)虫兽伤
虫兽伤包括虫螫伤和兽咬伤。虫螫伤常见于蜂螫伤、蜈蚣咬伤、蝎螫伤以及毛虫伤人等,轻者局部红肿疼痛,重者可引起高热、寒战等全身中毒症状。兽咬伤常见于疯狗咬伤,由狂犬的唾液中含有毒邪引起。临床表现:局部症状为红肿、疼痛、出血;全身症状为前驱阶段见头痛、神疲、纳少恶心、失眠不安、低热、脉数,以及有恐惧感等表现;2~4日后出现狂症,对风、声、光很敏感,恐水、恐声、恐风,多汗流涎,头痛,烦躁不安,牙关紧闭、抽搐;进一步发展,由烦躁转为安静,痉挛停止,但出现瘫痪,气息低微,瞳孔扩大,数小时内即迅速死亡。毒蛇咬伤则分为风毒、火毒和风火毒三类,临床表现各异。
(五)化学伤
化学伤指某些化学物质对机体造成的直接损害,包括化学药品(如强酸、强碱)、农药、有毒气体、军用化学毒剂、生活煤气以及其他化学物品等。化学伤可通过口鼻进入人体,亦可通过皮肤吸收。机体一旦受化学毒物的伤害,即可在相关部位,乃至全身出现相应病证,如局部皮肤黏膜的烧灼伤,或红肿、水泡,甚或糜烂;全身性症状如头痛头晕,恶心呕吐,嗜睡,神昏谵语,抽搐痉挛等。
(六)电击伤
电击伤指意外的触电事故所造成的人体损害。触电或遭受雷击后,触电部位往往有程度不等的烧伤、血肿,暂时或长时间不省人事,甚至呼吸停止,面色青紫或苍白,脉搏细微,亦有的表现为时有惊厥、痉挛,甚则僵直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