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批次线,即普通高校招生最低录取控制分数线,由省级教育招生主管部门在高考后统计公布。本科批次分为各种小批次,只有达到批次线的考生才能具备填报该批次院校的基本要求。批次线又称为省控线、录取线。
高考批次线的确定,依据当地全体考生当年高考成绩水平和国家下达的招生生源计划,确保录取新生的最低成绩标准。达到分数线的考生(通常称为“上线考生”)才有资格被招生高校调阅并选择录取,上线考生人数通常会比计划录取人数多出20%左右。
高考的批次分为本科批次和专科批次,本科批次又细分为提前批、第一批、第二批等,专科批次则分为提前批和正常批。每一批次的录取线对文化考试总分作出规定,音乐、美术、体育专业的最低录取控制分数线同时考虑文化考试与专业考试两方面的总分。
第一批(重点)本科控制线是重点大学的录取底线,只有上线考生才有被录取的资格。第二批(普通)本科控制线是所有本科院校录取新生的底线。第三批本科控制线参与录取的院校主要是独立学院和民办高校的本科部分。高职高专录取线则规定了线上考生才有资格参加高职高专的录取。
高考录取线的划定通常按照120%的比例进行,比如某年某个省的一本批次的大学文史类招生计划是10000人,划定录取线时按照考生高考成绩从高到低排序,排到第12000(120%比例)名考生的成绩就是当年的重点线。录取线划定后,考生根据高考成绩进行分类,达到相应批次线的考生才能填报对应批次的院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