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的主要作用是为工业自动化控制提供支持。它使用可编程存储器来存储指令,执行逻辑运算、顺序控制、定时、计数和算术操作等任务,以控制机械或生产过程。
二、PLC的工作原理包括三个主要阶段:输入采样、用户程序执行和输出刷新。这些阶段在一个扫描周期内重复执行,以确保系统的连续运行。
1. 在输入采样阶段,PLC扫描并读取所有输入状态和数据,将其存储在I/O映象区的相应单元中。这一阶段结束后,PLC将执行用户程序和刷新输出。
2. 用户程序执行阶段中,PLC按照从上到下的顺序扫描用户程序(梯形图)。在这一过程中,PLC先进行触点逻辑运算,然后根据运算结果更新系统RAM或I/O映象区中的状态。程序的执行可能导致输出点和软设备的状态发生变化。梯形图的上下顺序决定了数据传递的时序。
3. 输出刷新阶段发生在用户程序执行完毕后。PLC根据I/O映象区或系统RAM中的状态和数据,刷新所有输出锁存电路,进而驱动外部设备。这一阶段是PLC真正向外部设备输出信号的时刻。
通过这三个阶段,PLC确保了输入数据的有效采集、用户程序的正确执行以及输出信号的及时刷新,从而实现了对工业过程的精确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