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农指农业、农村和农民。
农业是包括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副业五种产业形式。是国民经济中一个重要产业部门,通过培育动植物产品从而生产食品及工业原料的产业。农村是从事农业生产为主的劳动者聚居的地方,是相对于城市的称谓,指农业区,有集镇、村落,以农业产业为主。
农民按户口来说,拥有农村户口的人群可以定义为农民,目前的农民就是指长期生活在农村从事农业生产的人群。现在如何能够帮助农民增收、促进农业发展、维持农村稳定是当前的一个重要任务。
应对农业发展问题,不仅要着眼于三农本身,而更应注重从“三农”之外即各自对立面采取对策。农业易相发展理论对于化解“三农”问题的意义在于对立统一、相互转化的三个方面:农业产业化经营、农业新型化、功能多元化及人本化;农村城镇化及社区化、均等化、农场化;农民新型非农化、职业化。
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意义和战略目标:
1、重要意义:“农,天下之本,务莫大焉。”“务农重本,国之大纲。”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农为邦本,本固邦宁。我们要坚持用大历史观来看待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只有深刻理解了“三农”问题,才能更好理解我们这个党、这个国家、这个民族。
2、战略目标:新的发展道路。实现乡村全面振兴这一“三农”发展的战略目标,必须从国情和新时代的要求出发。这既是一个重大实践问题,也是一个重大理论问题。新时代的乡村振兴要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共同富裕之路、质量兴农之路、乡村绿色发展之路、乡村文化兴盛之路、乡村善治之路、中国特色减贫之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进行探索。